Loading
Jan 06

中国的2009年:毛泽东归来 (China’s 2009: The Return of Mao)

Written by snow on Tuesday, January 6th, 2009 at 11:05 am
Filed under:-chinese-posts, -mini-posts, Analysis, culture, politics |
Add comments

中国的2009年:毛泽东归来

2009-01-02    作者: 侨报评论员 

  

【侨报13日社论】新年伊始瞻望世界的2009年,中国必然还是超级焦点:经济学家仍将继续争论这个全球市场新星会否率先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而引领世界经济复苏,政治学者则会观察万众瞩目的新中国六十周年庆典(一般预料会有大阅兵)之前,北京将如何应对从三月到七月的一系列政治敏感事件纪念日——中国的牛年,似乎并不比2008年轻松。

 

  如果说改革开放30年的记忆最终定格在邓小平的剪影上那么对新中国60年的图像重现难离毛泽东。在最近60年的世界当代史上,这个名字并不曾冷却:

 

  从政治符号上说,无论是天安门城楼那幅每年都要更换新作的毛泽东画像,还是对面的毛主席纪念堂,无论首都群众集会还是解放军大阅兵,历史场景必然重现天安门的象征——60年前,毛站在城楼上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而今,面对动荡不安和风雨飘摇的世界,中国人的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已经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从经济符号上说,带着毛泽东头像的人民币如今成为世界上最具看点、大受欢迎的货币。毛泽东时代制定的最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不仅“成功保护中国免受十年前的亚洲金融风暴”(上海财经闻人童牧野语),也在当前危机暗影里发出光亮,以至大陆民间学者有人戏言:2009年的世界经济,将是毛泽东(人民币)和华盛顿(美元)的对话。

 

  从社会符号上说,有谁会想到那本红色封皮的《毛主席语录》在台湾的书市已畅销三年,那只印有毛泽东书写“为人民服务”字样的绿色军用书包眼下已成外国游客在北京秀水市场最青睐的伴手礼……尽管在今天有宅男、有街舞、有互联网的时代谈到毛泽东看上去更像是一种时尚的象征,而无关信仰、思想、力量、革命甚或铁的纪律。

 

  事实上,中国的2009年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民生、社会方面,中国人都将面对一个比改革开放30年更长的历史梳理。特别是在中国尚无一部官修的、权威的《共和国史》的情况下,当代中国人那种避谈新中国开国之初公私合营、避谈人民公社、避谈文化大革命、总之避谈共和国前三十年史实的现象,将会面临着理性的拷问。这些省思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的资本主义危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视中显得更为必要。

 

  历史当然不会是简单的轮回,中共更是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批评和修正才逐渐找到一条带领这个庞大国家走上民族复兴之路。虽然当年毛泽东发动的一连串内部政治斗争格局早已被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时代所抛弃,但人们都不会忘记,追求独立自主建国的中国钢铁工业、纺织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及军事科技(更包括成功造出原子弹和氢弹)如果没有毛泽东的时代,同样不会有未来甚至难以支撑改革开放30年。

 

  如果把共和国六十年历史分成前后三十年的话,毛泽东的三十年在追求“有饭大家吃”(尽管政治内斗搞得最终快没饭吃了),而邓小平的三十年则是在追求“大家有饭吃”——这两个在经济社会学者眼中分别代表公平和效率的词组,成为某种简约版的社会路径预测:或许未来三十年,中国需要重新强调公平化分配的制度体系。

 

  邓小平属于中国,毛泽东也属于中国。把毛邓相对立,相排斥,既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逻辑,正如把追求公平和追求效率相对立会行不通。如果说过去60年的历史离不开毛泽东,中国的明天也需要重新发现毛泽东。因此,必须站在今天而不是昨天的坐标上,重新认识毛泽东的谬误和价值。而且,必须寻找和厘清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的历史逻辑。

 

  中国充满希望,信心重过黄金。 2009年的中国又将在人类当代史上写下什么样的字句,的确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有趣话题。当前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扩散和蔓延,很有可能会成为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图景的一个历史性机遇。本报相信,只要中国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就能抓住机遇,更上层楼,“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

 

  已经来临的2009年,中国故事引人关注。如果毛泽东还活着,他会做些什么?

本文来源于侨报网,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www.usqiaobao.com


There are currently no comments highlighted.

2 Responses to “中国的2009年:毛泽东归来 (China’s 2009: The Return of Mao)”

  1. wuming Says:

    Everything else aside, it is rather odd that the author seems to use the pervasiveness of Mao’s portrait on the currency to confirm Mao’s status. To me at least, its effect is closer to Andy Warhol’s pop art portrait of Mao than a judgment on Mao’s life. If you believe in Mao’s philosophy, don’t you think that Mao would turn in his crystal cage every time a Mao get spent?

  2. Wahaha Says:

    wuming:

    Mao’s theory of class struggle was thrown out of window long time ago. No1 cares about his theory except guerrilla war.

Leave a Rep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Moved Permanently

The document has moved here.